
建平镇“以工代赈”实现治水富民双赢
郎溪讯 近日,建平镇南丰圩水系畅通工程全面开工。作为我县首个采用“以工代赈”模式的水利民生项目,工程将对圩内大杨村、南西村等涉及的11条主要沟渠开展系统性疏浚,在打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提升区域防汛抗旱能力的同时,直接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实现“治水”与“富民”的双向赋能。
在大杨村施工现场,3台大型挖掘机正在轰鸣作业,有条不紊地清理渠底淤积的淤泥;数十名工人分工明确,或协助清淤,或整理渠岸,现场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这些工人绝大多数是来自周边村庄的村民,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工程就在家门口,工资当月就能结,一点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等水渠修好了,我家20多亩田的灌溉难题也能彻底解决,这真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村民杨统玉一边忙活,一边向记者分享喜悦。
据了解,大杨村水系原本较为发达,但长期以来受水草滋生、淤泥堆积影响,沟渠排水不畅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生产。为推动项目顺利落地,村委会在项目启动前通过“小板凳会议”等形式,向村民详细解读“以工代赈”政策,明确用工需求、岗位要求及报酬标准,充分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群众对这个项目特别支持。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临时占用土地、影响出行等不便情况,但通过及时沟通解释,大家都很理解支持,没有出现一起矛盾纠纷。”大杨村党总支书记曹顺林介绍道。
“我们始终坚持‘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原则,在用工上优先吸纳脱贫户、困难家庭等群体,还专门组织了清淤、渠岸整理等技能培训,确保村民既能上岗又能做好活。”建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姚宇恒表示,工程竣工后,还将设立2个公益性管护岗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真正实现“工程有人建、建成有人护”,保障水系畅通效果长期稳定。
县发改委社会事业股副主任夏晨妍介绍,该项目是全县推广“以工代赈”模式的重要实践,总投资达9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600万元。“仅9月份,就为参与建设的群众发放务工收入40余万元,既补齐了农村水利设施短板,又直接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实现了‘水利惠民’与‘就业富民’的双赢。”她表示,我县将总结提炼“建平经验”,在全县条件适宜的水利、交通等民生项目中扩大“以工代赈”模式应用范围。
目前,该项目首批2条沟渠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每日可吸纳约45名群众务工;剩余9条沟渠将在秋收后全面开工,整体工程预计今年12月底前全部竣工。这项以水系整治为纽带、以促进就业为支点的民生工程,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张佳 邢坤)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