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郎溪/要闻
2025年10月21日

姚村蜜薯丰收啦

郎溪讯 山里好“丰”景,蜜薯采收忙。金秋时节,我县姚村镇的蜜薯迎来了收获季。

日前的一天上午,笔者走进姚村镇姚村社区蜜薯种植示范基地,现场感受和分享秋收的忙碌和喜悦。在姚村大桥种植片区的采挖现场,一台挖掘机挥动“铁爪”,一垄垄起挖,抖落泥土,分离藤蔓,筛出蜜薯集中堆放;七八名工人随后收拾:摘除藤蒂、抹掉泥土、装入编织袋,装满扎口,然后扛到路边的三轮车上。远山和农舍做背景,黄土地、红蜜薯、绿藤蔓,人机配合行动,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收图!

“三轮车装满了,我把蜜薯运到附近的储藏室,交给那里的工人分拣、装箱。”负责运送蜜薯的三轮车驾驶员李士明说。

据了解,该镇蜜薯种植示范基地属于姚村社区产业项目,系众筹社会资本投入,基地总面积约50亩,处在社区的陈梅村组和东边村组。姚村社区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张雪松是项目发起和运营负责人之一,他抽空赶到现场了解采挖进度。

“今年是我们试种蜜薯的头一年,赶上风调雨顺,产量不错,亩产蜜薯有3900斤,总产量接近20万斤,已经挖了3天,争取在两周内采挖完毕。”张雪松告诉笔者,“采挖的红薯,集中到储藏室,按照品级进行分类,自然糖化1个月后再销售。”

蜜薯的销路环节,此前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已经做足了功课,张雪松信心满满:“销售,主要是‘线上+线下’模式。线上方式为直播、短视频(销售),线下的主渠道是社区团购和商超零售,目前已敲定了郎溪斯美尔超市和郎溪江山赋快递站点,还有上海的7家社区门店等,卖蜜薯应该不成问题。”

家住该镇姚村社区石门榨组的农妇刘文美,采挖蜜薯工人之一。她说“挖机挖了我们捡,干1天120元,活儿不重,离家又近,只要李队长喊我,我天天来,家门口挣钱方便。”

刘文美口中的李队长,就是负责运送蜜薯的三轮车驾驶员李士明,是姚村社区陈梅村组的组长,因他做事诚实靠谱,被聘为蜜薯基地的用工负责人,从春季的起垄、扦插,到夏管、秋收,哪天需要工人,都由他负责召集和调度。

“从种到收,还有后期的分拣和包装,林林总总的要得40多个小工,都在附近村上找的,有脱贫户,也有留守老人,希望这个产业越做越大,带动更多村民季节性务工。”李士明介绍道。

据了解,姚村镇属于丘陵地貌,适宜种植蜜薯,这里的山区小气候及砂石土壤能造就蜜薯的品质。姚村社区今年试种的50亩红瑶蜜薯,属于营销品牌榴莲蜜薯中的一种,薯肉紧实,软糯香甜,口感更“有味”。

姚村社区党委书记孙慧介绍,在姚村镇政府的对接和支持下,上海交大农科院选派了1名农技师常驻姚村,对发展蜜薯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有了农技师的驻村帮扶,我们信心更足,明年计划扩大蜜薯种植规模,由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延伸到其它村民组,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散户种植,形成规模效益,争取把蜜薯做成叫得响的‘一村一品’产业品牌,让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姚村镇不断调优种植结构,依托辖区丘陵地块“宜薯则薯”,发展红薯、黄心薯、蜜薯等薯类种植业,并通过深加工开发淀粉、粉丝、粉条、麻条和薯干等系列特色食品,延伸产业链,为农户增收。

(王祖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