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郎溪/要闻
2025年04月01日

姚村镇:苗圃春色美,植树补绿忙

郎溪讯 苗圃春色关不住,二次移栽育“钱”景。3月27日,我县姚村镇夏桥村苗圃基地,大株小苗着绿,桃树玉兰花开,处处春意盎然,其间进行着苗木二次移栽,植树补绿定格成美美的田园生产图景。

当日上午,在该苗圃基地的朝阳组片区,苗圃主人刘义林开着自家的汽吊车,将外地购回的桂树苗转运到地边垄头,再一一卸载到补植点位,工人3人一组植树——挖坑、置株、扶正、挥锹填土、浇灌定根水......

家住夏桥村的村民白晓春是植树工人之一,据介绍,他们植树小分队有20余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因为比较专业,“刘老板常年请我们栽树或起苗,工资比一般的小工要高,我们每天报酬是300元,今天有12个人在这里栽桂花树。”

刘义林告诉记者,此前,根据客户的规格要求,出售了几批景观大苗,“树苗起走了,大坑小凼的,空着可惜,就买一些苗子来补栽,前树让后树,卖苗地不空,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

买回树苗,二次移栽,这是苗圃的啥操作?面对记者的疑惑,刘义林给出了答案;“这叫‘二次移栽’,二次移栽后,通过一定时间的育壮、塑型,让小苗变大苗,让不好看变得‘有卖相’,而且起苗再栽的成活率高,受到市场欢迎,我们辛苦劳动,挣的就是苗木增值的钱。”

“这两天栽的是金桂,干径12至14公分的中苗,有340棵,这个栽完了,其它片区还要补栽朴树、乌桕、樱花等苗子,估计总的要补栽2000棵。”刘义林补充道。

1980年出生的刘义林,家住该镇夏桥村朝阳组,2012年创办苗木种植家庭农场,通过流转荒山和荒地发展苗木产业,从最初的30亩扩大到现在的1000余亩。刘义林的家庭农场,季节性用工30多人,有一部分是脱贫户(村民),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对他们的稳增收起到了一定作用。另外,通过土地流转,该农场盘活了夏桥、四青、妙泉3个村及姚村社区200余户的闲置荒地,以年租金的方式让农户增加了收入。

近两年,苗木市场行情低迷,为了持续向好发展苗木产业,刘义林没有少动脑经。“通过市场调研,逐步淘汰了不好卖的品种,不断调优苗木种植结构,树型塑造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提档,只有走精品化的路子,苗木产业才会‘柳暗花明’。”刘义林表示。

“目前,我镇注册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共有87家,经营范围主要有茶叶、水稻、苗木、时令水果等种植业,以及家禽、生猪、山羊等养殖业,通过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民增收。”姚村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姚勇军说。

(王祖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