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8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特别/关注
2023年08月17日

又是一年蜜枣香

余克俭

 

郎溪讯 沸腾的糖浆、镂空的笊篱、晶莹剔透的蜜枣......8月15日上午,走进凌笪镇侯村蜜枣厂,近40名工人有序忙碌着:划丝车间内,工人们动作飞快,不过半秒,一颗青枣就被划上了一道道口子,方便后续糖煮时能够入味。糖煮车间内是另一番忙碌,工人们添柴的添柴,加浆的加浆,好不热闹,厂区内到处散发着清甜的蜜枣香味。

“蜜枣加工季节性较强,今年雨水好,比往年提前一个礼拜加工,总产量与往年齐平,预计9月10日完成这年度蜜枣加工。”侯村蜜枣厂负责人王学农一边讲解,一边手拿大勺不停地在锅里捞、翻、拌。

据介绍。侯村蜜枣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一颗蜜枣要经由分级、划丝、水洗、糖煮、烘焙、捏枣等十几个传统步骤,最后用木炭烘干。整个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原生态的绿色食品。

侯村蜜枣,状扁圆、缕纹如丝、色似琥珀、通透明亮、表面起霜、质地松脆、鲜甜可口,这说的就是王学农最得意的作品——传统手工艺枣“金丝琥珀”。

今年57岁的王学农从18岁开始学做蜜枣,至今已近40多年。学成后王学农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办起了蜜枣加工厂,后来因为蜜枣市场饱和,枣农们争相压价,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许多人因为做蜜枣赚不到钱,就开始挖枣树。”回想起当年枣农毁枣林的情景,王学农依然心疼不已。“看到枣树倒在地里,自己急得睡不着觉。”

2000年,王学农找到村里的候国志、丁胜利等几个蜜枣加工大户多次商讨后,先后成立了侯村蜜枣协会、侯村蜜枣合作社、侯村蜜枣家庭农场,注册了商标,蜜枣生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并注重打造精品,侯村蜜枣生产逐渐走上正轨。2011年,侯村蜜枣被授予“宣城名牌”称号,同时被评为宣城市优秀旅游产品,2015年获批安徽省老字号,并成功申报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蜜枣加工是纯手工制作。为了节约成本,有人提议用煤煮枣、用电烘枣。王学农坚决不同意。“那样做会改变侯村蜜枣的品质。我宁愿不赚钱,也不能丢了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在他的坚持下,侯村蜜枣始终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产品继续保持原有风味。”

为了做大做强传统产品,侯村蜜枣合作社在做好传统工艺传承的同时,王学农又琢磨起侯村奶枣种植和加工技艺的研究和探索,并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和地方标准,截至目前,王学农蜜枣产业基地到加工,规模化发展,拥有枣树基地30多亩,拥有国家专利6项。

侯村蜜枣发展壮大也得益于政府密切扶持。“每年都要提前采购各种各样的包装材料,这就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因为侯村的枣厂是省级的家庭农场,所以我向银行贷款后,得到了政府的利息补助,另外,我还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20万元的奖金,这对我们的枣厂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王学农乐呵呵地说道。

“我的目标不仅是咱们市的非遗,还要向省级、国家级非遗冲刺,不仅要做‘安徽老字号’,更要向‘中华老字号’发起冲刺!”王学农信心十足的说,“我希望能弘扬这种老手艺,希望能传承下去,将侯村蜜枣发扬光大。”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