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3年01月19日

郎溪县:用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夏桥村花卉大棚、周家村劳务公司、建平镇张钱村的百亩湘莲、飞鲤镇蓝莓特色产业、十字镇新和村油茶基地……近年来,郎溪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20个(含100万元以上强村4个),“薄弱村”全部消除,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村企合作谋振兴

 

在姚村镇夏桥村花卉温室大棚里,基地负责人杨学义正在指导村民对常春藤进行剪枝,以保证穗条质量,提高扦插成活率。12月2日,室外寒气袭人,而花卉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盆盆形态各样的常春藤将绿意铺满了整个大棚。

走进温室大棚,一台温湿度显示屏上显示着气温、压强、湿度等。随行的夏桥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许文敏说:“这里花卉生长环境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都可以通过手机,24小时进行远程操控,之前都是用传统温度计测量,一天要进大棚十来次,不仅费时费力,稍不小心就会因为控制不好温湿度造成损失。”

“公司提供技术,负责销售,我们只管养护。正是看好园艺发展, 我们依靠闲置土地优势,村企合办花卉大棚基地。”许文敏介绍,由于夏桥村土地产出不高,闲置土地较多,为进一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夏桥村利用衔接资金和村集体扶持资金同安徽美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姚村镇花卉大棚示范基地,基地占地16亩,总投资130万元,2022年已经产出常青藤3万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经营性收入41.6万元。

产业的发展让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每年到插枝,搬运季节,附近村民纷纷到这里打工。“多亏了他们搞的产业,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现在还能在家门口赚钱,一年还有几千元的收入,过去想都不敢想。”大棚里忙活的村民都表示感激。

夏桥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从2019年的18.5万元发展到2022年突破100万元,跻身百万元经济强村行列。走在夏桥村,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年,我们村变化真大,享共产党的福啊!”

 

服务创收促振兴

 

初冬时节,寒气逼人。在梅渚镇境内的定埠港口内,20多名来自周家村劳务公司的工人正在码头忙碌着,指挥车辆、操作机械,分工有序。“我是今年8月份通过村里劳务公司,来到码头上班的。老父亲身体不好,就近上班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很方便。”周家村村民许哥保一年能在劳务公司挣到8万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定埠港位于芜申运河右岸,设计年吞吐量255万吨,而周家村距离港口不远。定埠港的建设和通航,给周家村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2019年周家村在全县率先成立村级劳务公司,免费对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不仅解决了村里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当年,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依托日渐兴旺的“港口经济”,2020年,周家村成立了码头仓储服务公司,通过在村域范围内增建标准化仓储中心,建立新型建筑材料转接基地,配套服务定埠港码头和物流园区发展。

同时,周家村还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扶持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入股企业每年获得固定收益。2021年,该村入股定埠港物流园有限公司100万元,每年固定分红10万元。

眼下,周家村正积极谋划与定埠港合作开辟芜申运河定埠段水上服务区项目,承接水上加油站、船坞维修、配套服务等,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将突破120万元。”周家村党总支书记郑万富高兴地说。未来,村里将依托“港口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实现就业,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能人带动助振兴

 

走进飞鲤镇湖滨村裴宏生态农业采摘园里,负责人裴万庆和工人们正在给蓝莓树施肥。

“蓝莓吸收能力强,现在这个时候下好肥料,来年才会长得好。我一开始种了30亩,今年收益不错,后来又扩种了40多亩,现在一共有70多亩。后种的等施了肥,还要铺防草布、搭天网,我有信心明年蓝莓也能获得丰收。”盘算着来年的收成,裴万庆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裴万庆的蓝莓园引进了绿宝石、明星、密斯提等品种,比普通品种贵6元一株,光苗钱就达到40万元。蓝莓施的都是有机肥,不打农药,平时经常除草,浇水也是滴灌。今年首次挂果就长得不错,采摘期有一个多月,收了2万斤果子,每天采摘的果子供不应求。

今年60岁的裴万庆原来在外地种植茶叶,看着村里的荒地,他觉得非常可惜,决定回家乡搞农业、当农民。经过考察调研,裴万庆说干就干,流转荒地、筹集资金、平整土地,2021年从外地引进蓝莓、茶叶、冬桃、石榴等10余个果树品种,并陆续完成种植。

“今年主要收的是蓝莓,再过两年园子里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上市,游客不管什么时候来都可以采摘到水果。”裴万庆说,采摘园里干活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最高峰可以吸纳40多名村民务工。

近年来,郎溪县坚持把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抓手,注重培养乡村致富能人,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目前发展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8家,其中市级45家,省级5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150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转自《江淮杂志》)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