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古村,畅通“民心路”
郎溪讯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县姚村镇党委政府主动担当作为,扎扎实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走基层、听民声、办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妙泉村柯村“民心路”的修筑,就是其中一例。
6月7日,记者来到姚村镇妙泉村柯村组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现场,看到的是“环村路”实施艺术混凝土浇筑的劳动场景。
施工现场,两辆三轮车往返运送石子铺垫路基、技术员指挥一辆罐车卸下混凝土,工人师傅们各就各位操作振动机、扫平机或其它工具进行作业:摊铺混凝土、磨平收光、扑撒强化料和脱模粉、模具路面压花......青山绿水间,一条崭新的道路徐徐向山外延展。
现场负责人刘腊明告诉记者:“柯村‘环村路’全长450米,设计艺术混凝土路面宽度为4.26米,新建桥梁1座,建设水涵4处;今天是艺术混凝土浇筑的第3天,再有三四个工作日可以完成了。”
村民柯兴国说:“以前这毛竹的三轮车穿村而行,经过七弯八拐的村子巷道,一是不安全,二是经常刮碰民房,我们总盼着在村子外面修一条新路直通毛竹山,那样的话,我们砍伐、拖毛竹就更方便了,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巷道。现在,‘环村路’修通了,我们的愿望实现了,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妙泉村党总支书记熊永生表示:“柯村‘环村路’直通盛产毛竹的姚村最高峰老树尖,不仅为60多户村民带来了砍伐和拖运毛竹的交通便利,也为下一步打通姚村至宣城水东镇的旅游盘山公路奠定了基础,所以,镇村两级在听取民意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环村路’纳入了柯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规划。”
据该镇农业农村发展办公室负责人王鸿浩介绍:“有12户村民住在柯村的顶后面,有点偏远,原先连通各户的是一条土路,又窄,小车子进不去,下雨天一走两脚泥,12户村民有修路的诉求。群众利益无小事,镇村干部非常重视,实地查看后,会同施工方调整优化了柯村的建设规划,将300米长、3米宽的路进行硬化,切实解决了12户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经营竹扫把加工副业的村民万品奎就是这条路的受益者之一,他欣喜道:“原先,是窄窄的土路,三轮车进不来,扎扫把的原材料都是我和老伴用背扛肩挑的笨办法搞回家,吃的苦不能讲;现在好了,修了水泥路,三轮车能把竹枝子、扫把柄直接送到大门口了,扎好的扫把也直接在家门口装车发货,省事多了!”
柯村系千年古村落,毗邻宣城水东镇,村中有古树、古造纸作坊遗址、抗日战壕遗址等,生态优美,民风淳朴,是姚村镇着力打造的“文旅古村”名片之一。要发展,先修路。今年以来,除了修筑“环村路”,柯村还实施了350米进村主干道沥青摊铺、巷道铺设仿古青石板及“户户通”硬化等总计2600平米;6月初,12户村民的出行难也得到了解决。一条条“民心路”的实施,全面改善了柯村的交通条件,顺应民心,改善环境,为振兴林业经济、文旅产业“畅通”了发展之路。
(王祖清)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