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特别/关注
2018年10月17日

改革开放四十年 问“水”哪来亲如许

周成新(郎溪县原水电局退休干部)

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年,我有幸目睹了四十年来我县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作为水利战线的一名工作者,亲身参与和体会了我县水利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阶段,是改革带来了活力,是改革促进了观念的更新,是改革让郎溪县的水患变为水利和发展的资源。

郎溪县是远近知名的水患大县,由于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历史上水患频率很高,旱涝频繁,以前农村有句话叫“不盖房、洪水来了是空忙;靠天收,有水无水总是活”,是水患的写照,也是郎溪农村底子薄的根本原因。上世纪80年代水漫城区2次,90年代防大汛三次大旱一次,其中城区进水一次,城区淹没一月有余,一代又一代人治理水患的艰辛历程跃然纸上。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看到,进入本世纪以来,防汛抗旱能力不断增强,旱涝保收入的保障率大幅提升,期间,2016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全县万亩大圩无一溃堤,她是防汛抗洪组织领导和一线干群、官兵日夜拼搏的结果,她更是改革开放带来政策活力的结果,是改革开放给水利工作者注入了无穷动力的结果。

水多、水少、水脏,在那个年代是郎溪的代名词,也是郎溪贫穷的直接原因。不能让水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改革出思路,八十年代,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建设新郎川河,治理老川河、钟桥河;九十年代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两治兴县”,其中一治便是治水,此后,一个个、一批批水利工程不断建成,水的利用与治理不断科学有效。现阶段,全县展开“河长制”工作机制,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战略,从实际到成效,从近期到远期,从生态到资源,一句话,问“水”发展。

“水”,越来越与郎溪人亲近,那洪水猛兽已彻头彻尾变为温顺可亲的发展资源,农民已敢于在圩区村庄打造美丽乡村,因为有水的元素;以前城区人是怕下雨、唯恐水进城,如今却是按照规划期盼着“引水进城、活水绕城”;以前客商不敢到郎溪投资发展,如今已被初具风采的“水润郎川”所吸引,诸多厂房拔地而起、诸多农旅产业蓬勃兴起,“水”是离不开的话题和资源,她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郎溪人生命中的珍藏的故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